想象力有多远,城市就有多广阔。
都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那么城市文学是什么?
是一座城市的呼吸
是街巷背后浸润的思考
还是一种生活本质的回归?
为响应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青年文学杂志社近日发布的2020年度“城市文学”排行榜中,涵盖了50家国内知名文学刊物,再次用文学语言诠释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其中,由科幻世界提报的作品有杨晚晴的短篇小说《影像志:味之城,或城之味》和程婧波的中篇小说《去他的时间尽头》上榜。
关于2020年度“城市文学”排行榜:青年文学杂志社力邀50家国内知名文学刊物共同缔造这份特别的文学榜单。
截至2020年10月28日,共收到推荐作品230篇,其中中篇小说148篇,短篇小说82篇。经过紧张、严格的甄选比较,本着反映城市发展轨迹,当代题材兼顾艺术性以及体现年轻一代都市生活新经验、文学新元素的高质量作品优先,并考虑作者年龄层次、地域分布等因素,最终确定中篇小说40篇、短篇小说40篇为入围作品。
新生代科幻作家杨晚晴的《影像志:味之城,或城之味》堪称一部“文字纪录片”,用实验性的语言描写了一百年后的成都生活,并在“100年后的成都”全球科幻作品征文大赛中斩获了首奖。
青年科幻作家程婧波的《去他的时间尽头》则是将科幻作品中常见的“一日囚”(时间循环)题材以更新颖有趣的方式进行了演绎,讲述了平行时间线下因车祸被困时间旋涡的一段离奇故事,透过城市中的小人物,反映了平凡人生中的永恒情感。
【入围作品简介】
《影像志:味之城,或城之味》
作者:杨晚晴
刊登于《科幻世界》2020年第3期
住在一个城市,即是品味所有植根于此的记忆,也是拥抱所有生活在此的人。
在“奇点”降临后的数十年,城市被慢慢遗弃,原本围绕城市建立的精致复杂的物质-信息交换网络也随之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
成都是一座在前奇点时代以美食、大熊猫和慵懒的生活方式而举世闻名的大都市。……这里没有从前的熙熙攘攘——2069年成都的人口是两千五百万,而现在则不到三十万,而且人口成分远比当时复杂:自然人,半机械人,仿生人,自由机器人……
《去他的时间尽头》
作者:程婧波
刊登于《科幻世界》2020年7月-8月刊
孤独是一种病,我成了时间尽头的囚徒。我的世界只有十四小时,我看了一百三十一场同样的大雨。
孤独是一种病,我只是想听到别人以我的名字呼唤我。
我们始终相信,文学的痕迹浸润着城市的每个角落,彰显着城市的质感。同时,科幻作为文学作品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分支,为城市的文化建设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这两部科幻作品进入「城市文学」榜单,标志着主流文学对科幻的包容和认可,也表明了科幻在城市文化脉络的锻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不仅在文学领域,在影视、游戏、甚至是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有科幻渗透的痕迹。
科幻世界杂志社所处的城市——成都,也被誉为“中国科幻之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新兴科技的碰撞,让成都更具科幻感。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的举办、成都申幻委员会的建立、科幻主题文化活动、科幻与潮流元素的结合......都在向公众证明:科幻已经融进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而相比其他媒介形式,我们也不能遗忘科幻文学作品。文字是所有表现形式最坚实的基础,它更能建立起人与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能激发更长远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科幻文学作品对城市的书写,往往是站在一种更高的维度对城市进行重新解构,让城市文化呈现出一种更加多元化的姿态。
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主义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启蒙话语的历史角度可以梳理出城市科幻文学产生的源头,人们试图用科幻描写的方式来重新启发与激活人类的智慧与心灵。这也许是对城市科幻书写产生的最恰当的解释。
......
如何创造新的世界,科幻文学也许是一条最简便的捷径,通过它能直接呈现一个陌生的乌托邦世界,完全不受现实因素的制约。科幻的城市无疑就是被想象和塑造出来的崭新的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刘红霞,来源自青年文学杂志社公众号文章)
过去属于历史,未来属于科幻。「科幻」是这个时代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集结,是填补人们精神生活缝隙的最强大途径。
科幻世界副总编拉兹曾表示,“科幻很可能是中国城市文学的未来”。我们相信,科幻打开了一扇人类望向宇宙的窗户,将会有源源不断的光涌进来。
我们不「预测」未来,我们「发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