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四川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3%。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到2035年,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城乡、区域科学素质发展差距显著缩小,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科普服务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创新生态建设实现新发展,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开展五大提升行动
聚焦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结合四川实际,《实施方案》提出开展五大提升行动。
——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要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优化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建立科学、多元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发现和培育机制。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健全对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的管理评价体系。
——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开展“三下乡”活动,普及科学常识、防灾避险等知识。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广科技小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做好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科技支撑,加强农村乡土人才培育。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倾斜,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职业技能,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开展最美职工、巾帼建功、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实施技能兴川行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构建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形成体系。依托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鼓励企业家投身科普事业。
——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围绕老年人生活需求,组织开展精准多元的科普活动,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提升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发挥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作用,开发退休科技工作者、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老年人力资源,发展壮大老年科技志愿者队伍。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找准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和推动创新实践能力。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大力开展面向民族地区、脱贫地区干部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
实施六项重点工程
为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六项重点工程。
——深化“天府科技云”智慧科普建设。建立科普传播新机制。引导公众“上天府科技云、向科学要答案”,依托智能云平台获取权威科普信息。细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科普需求,提供“保姆式”科普服务。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领衔实施科普项目,开展科普作品创作,宣传科技知识。夯实基层组织科普职责,引导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等成为智慧科普传播员。《实施方案》指出,依托“天府科技云”智慧科普功能,到2025年实现全省城乡群众精准科普服务全覆盖,到2025年累计提供精准科普服务超过10亿人次。
——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省内科研机构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开展科普工作。支持和指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学共同体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开发科普资源。
——提升科普信息化水平。实施科普创作者计划。广泛引导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资源创作,扶持科普创作人才成长,培养科普创作领军人物。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搭建高水平科幻创作交流平台和产品开发共享平台,推动科幻产业与科普事业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完善社会资金投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和法规。推动科技馆与博物馆、文化馆等融合共享,构建服务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现代科技馆体系。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促进各类基地科普资源共享贯通。《实施方案》明确,到“十四五”末,建成20个省级特色科普基地。
——提升基层科普能力。加强应急科普资源库建设,优化线上、线下应急宣传教育阵地,统筹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组建应急科普专家队伍,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加强专职科普队伍建设。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设立专职科普岗位。探索开展科普工作者职称评定,提高专职科普队伍综合能力。
——强化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对外科技人文交流渠道,深入推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开展科学教育、传播、普及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实施海外留学回国人员来川创业支持计划,搭建人才项目对接交流平台。深化“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推进科学素质建设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
此外,《实施方案》还明确了组织保障、机制保障、条件保障措施。